通讯员(熊炫)9月18日,《湖北日报》第6版三农观察栏目,以长篇通讯方式,报道了公司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97级员工李明攀及其谦益农场老员工创业团队的创业事迹。《湖北日报》的报告标题为《与土地真诚对话——15名老员工与一个农场》。谦益农场创办者名叫李明攀,是一位传奇人物——2001年从bv伟德官网(原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毕业后,进入武汉一家外资企业从事手机芯片研发,年薪30多万元,曾赴美深造。然而工作3年后,却不顾河南农村老家父母的反对,也不顾员工及妻子的劝阻,毅然辞职,在妻子的家乡黄梅县乡间承租农田,创办生态农场,以“原始”方式生产稻米、芝麻和大豆。他们创办的谦益农场已经成为湖北生态农场的名片。2016年1月,他为母校和光电学院共计捐赠了6.5万斤有机无公害大米。
9月18日,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在《湖北日报》的报道上批示:“这样的报道写得好。请报社转达我对李明攀创业团队的敬意和祝愿!他们走的路无疑是正确的。现代农业、现代农村建设是一项前景灿烂、前途光明的天地,青年人才是能够大有作为的。期待李明攀团队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坚持不懈、矢志奋斗,创造新的业绩,谱写当代优秀青年人才的光辉篇章。希望湖北报社多关注多深度报道农村创业创新的好典型。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
湖北日报新闻报道网址:
http://ctdsbxy.cnhubei.com/html/hbrb/20160918/hbrb2972551.html


与土地真诚对话
——15名老员工与一个农场
【本期关注】
“与土地真诚对话”,这印在谦益农场老员工员工T恤背后的7个绿底白色大字,既是他们的创业初心,也是他们的行为指南。
谦益农场创办者名叫李明攀,是一位传奇人物——2001年从伟德vb毕业,进入武汉一家外资企业从事手机芯片研发,年薪30多万元,曾赴美深造。然而工作3年后,却不顾河南农村老家父母的反对,也不顾员工及妻子的劝阻,毅然辞职,在妻子的家乡黄梅县乡间承租农田,创办生态农场,以“原始”方式生产稻米、芝麻和大豆。
4年前的9月,本报曾报道过李明攀的故事,报道结尾时呼吁:“李明攀一直是孤身奋战,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一道创业……”
4年过去了,谦益农场有了15名老员工创业团队,其中还有一名硕士。
英才
来自五湖四海
10日,记者乘车前往蕲春县郑家山,探访谦益农场新基地。
谦益农场最初在黄梅起步,后来又在蕲春县等地开拓了新的“领地”。“根本性的变化在于,谦益农场的管理者,已从当年李明攀的单打独斗,发展成为拥有15名朝气蓬勃的老员工创业团队。”谦益品牌总监谭新杰告诉记者。
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创业团队的几位成员吧!
马晓军,陕西渭南人,毕业于常州大学石油采矿专业,在河南油田新疆井区做技术员3年。2014年4月,小马在网上发现了李明攀创业经历和对人才的渴求,再三斟酌后便辞去原工作,打点行装,乘火车三天两夜赶到黄梅,与公司签下劳动合同。
记者见到农场生产主管马晓军的时候,25岁的他刚从稻田指挥收割回来,精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肤,一副乐呵呵的笑容。“有女朋友吧?”记者问。“有!”小马爽快作答,“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读研究生。”“能展望一下你们的今后吗?”记者单刀直入。“那要看公司的前景。”马晓军平静地说,“我对谦益充满信心。”
薛兆利,山东临沂人,从天津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自主创业蔬菜生产公司。得悉谦益急需农业技术人才,他便将蔬菜基地托付亲戚打理,进入了这个可以大显身手的大家庭。
张胜秋,从郑州大学房地产经营专业毕业后,在郑州一家公司就业。去年底,他背着一个包,外带一只猎犬,来到蕲春基地,成为一名后勤主管。
范学海,毕业于南京工业老员工物工程专业,从网上对李明攀及其公司做了半年多的观察后,坚信自己与谦益有缘,便辞去在南京一家药企研发的工作,成为一名“谦益人”。
毕业于北京一所高校的“90后”赵鲁,来了;被称为“学霸”的“川哥”吴汶峻也来了;就连曾经反对过李明攀下乡种田的妻子周媛,也辞去了在华为公司的“高大上”职务,回到黄梅,成为丈夫的“贤内助”。
谭新杰,大学本科学的是新闻学,具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历,曾在省城一家媒体工作多年。他加盟谦益,就源自于4年前对这家农场的深入采访。
“我被李明攀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被谦益的绿色理念征服了!”这位当年的同行在接受采访时真诚道白。面对李明攀的邀请,谭新杰经过3年长时间思考,最终觉得自己可以为谦益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便于去年3月,辞去了媒体部门主任职务。
“敢问眼下在谦益的月收入?”记者试探地提问。
“直说吧,目前我们薪酬都不高。辞职来谦益的,工资收入都至少打了对折。”
“谦益,可以为我们提供舞台。”谭新杰说,来谦益一年多,他和同事们成功运营了“简箪良食”微信公众号,成功注册了“简箪”“香畴”等品牌,还有一项新型实用技术专利。
“实现自我价值,是我们这些‘反叛者’的另一份珍贵薪酬!”谭新杰脸上洋溢着自信。
营运
仰仗“互联网+”
谦益农场的蕲春“招待所”,由深山里一所废弃的小学校舍改建。记者下榻后,以为要“与世隔绝”了。
谁知,打开手机一看,微信信息竟然一条条跳了出来,再一仰头,走廊里的WiFi发射器闪着蓝光,4根发射棒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属于互联网世界!拿出手机在房间的墙壁上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轻松获得谦益的网上信息。“当今的世界属于互联网,”谭新杰对记者说,“谦益也必须实行互联网+的运行模式。”
客户如果要食用无公害大米、面粉,可在“简箪良食”微信公众号里,点击“买买买”,再点击“淘宝”“京东”项,就会弹出其网站链接;点击“微信商城”项,可以直接看到谦益农场生产的各类产品,通过微信支付即可购买。
谦益农场除了湖北黄梅、蕲春的5个基地,还在河南南阳办有绿色小麦生产基地,在山西长治办有绿色小米生产基地。对于散落于南北三省的“大谦益”,谦益总裁主要靠互联网掌控生产与销售动态。
11日,离开蕲春郑家山基地,记者又来到设在黄梅县的谦益公司总部。
在“客户服务”工作间,客服员通过“简箪良食”网名与消费者对话,一次次发出信息:“亲,谢谢您的光顾;您的订单收悉,正在为您发货……”
在发货仓库,记者看到高高码起的大大小小的方形纸箱。“这都是今天要发的大米快递包。”发货员王朋介绍,这里每天平均发货200件左右,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江浙、上海、广东居多。
负责发货的一男一女两位员工,也都是老员工。王朋学的是建筑专业;女员工杨盛,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深圳大学外贸英语专业。他俩也都属于“反叛”一族。想必不久的将来,随着谦益公司不断开拓国外客户,杨盛这位外语人才的服务空间会越来越大。
谈起“互联网+”,谦益人最难忘的是去年7月实施的一场生态农业众筹活动。
此次众筹,面向谦益客户群中的3000粉丝,精准投放;筹集资金目标为300万元,分为5万、3万、5千元三档认筹;公司对认筹的客户以“商品米粮+免费休闲游+经营分红+订制种植”等方式回报。
公告发出短短两天内,便有110多名粉丝认筹,特别是5万元一档,认筹最为热烈,300万元筹资目标圆满实现,有效缓解了农场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
谦益农场湖北基地,承租的田地面积已由4年前的四五百亩,扩展为5000余亩;为客户提供的绿色产品,在单一大米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米、大豆和芝麻;每天的发货量,则增长了四五倍。
绿色
造就磁场效应
五湖四海的青年精英向往谦益,不在乎薪酬被打“对折”,也不在乎它的规模还不够大——他们看中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听听罗茜英的说法吧。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罗茜英,曾在武汉一家学校和银行做会计10多年,现在成了谦益的财务管家。
“作为母亲,我曾天天犯愁:每天端上饭桌的米饭,能让孩子放心食用吗?”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昔日的担忧。于是,她约一个同事,自己开车直奔谦益基地进行“明察暗访”,在确信这儿的农田种植确实不施化肥、不撒农药后,不仅成了“简箪”大米的消费者,也于今年初加盟了谦益团队。
“是不是真的‘绿色’?”才俊们加盟谦益之前都有一个发问与确认的过程;每一位谦益的粉丝,每一位消费者也都有这样的发问与确认。这个问题,同样也是记者采访观察的重点。
“不施农药,稻子不怕虫子吃?”
“吃,每年平均下来,会因虫吃而减产10%。”谦益人回答,“虫子吃剩下的,才归于人类,这正符合我们的宽容理念。”
“你们看那树上、电线杆上的麻雀,田边的蜘蛛,还有春天沟渠的青蛙,稻田里的虫子恰好都是它们的美餐。”谦益技术人员在田间向记者介绍,“再看看田里这稻子,农民种植时,行距为10厘米左右,而我们扩大为25厘米。”这样,秧苗通风好、光照强,虫害大大减轻。
谭新杰告诉记者,谦益农场产品已经成功申报“有机农业生产证书”。但是,他们并不以“有机”亮相,“我们执行的是自然农业标准,生产比‘有机’标准更高的原生态大米。”
正是这原生态品牌特质,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尤其对中高端消费者具有愈来愈强大的吸引力,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正因为如此,在谦益遇到困难之时,每每有“贵人相助”。
2012年下半年,谦益遇上了资金瓶颈。杭州市一家寺院的一位居士,从互联网上获悉这个信息后,以市场零售价格一次性购买谦益的全部库存产品29吨,支付现金近40多万元,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今年夏季,谦益公司新基地周边的村民遭受洪水灾害,公司决定通过义卖方式给以救助。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起“义卖”公告,仅7月8日、9日两天,2500斤“简箪”品牌大米被抢购一空。所得销售款4.2万元,已通过村民委员会造册公示后,全部捐赠到农户。
令谦益人最难忘的,是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的两次谦益之行。
2012年7月,吴天祥从媒体上获悉李明攀的事迹后,赶往黄梅县孔垄镇看望李明攀,并实地调研,了解公司的困难。今年5月,吴天祥再次来到谦益农场。看到4年来农场的事业大有进步,吴天祥赞叹不已。临别时,他激动地表示:“回去后,我还要继续跟朋友们讲述谦益农场的创业新故事。”
点评新农人新理念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马德富
曾几何时,人们还在为“明天谁来种田”而忧心不已。谦益农场老员工团队的创业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现代农业和重振农村经济的希望所在。
经营主体新。10多名老员工到山沟里激情创业,他们有一种三农情怀,他们是“新农人”的代表。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呼唤高端人才。我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还需要有更多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担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地政府也要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经营理念新。谦益农场提出了“不使用一粒化肥、不施用一滴农药”的更高农产品安全标准,践行的是与大自然握手言和、与土地亲切对话,探索的是与大自然生命体共享的自然农业:“只有让虫子、雀鸟有吃的,剩下的我们吃了才安全;如果虫子、雀鸟都没得吃,我们吃了能保证安全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新理念,体现了和谐、包容、分享思想。
经营模式新。他们也是“互联网+农业”的成功实践者,建立了农庄网站,在淘宝、京东上成功开了网店,也建起了微信商城。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感悟到,“互联网+农业”更应该是“农业+互联网”。如果农产品品质不好,有互联网也没用,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只有生产出真正高品质产品,再借助互联网这个风口,才会成功。
文/图记者 黄中朝武昌首义学院老员工记者 焦姣 刘玲艳 黄吉春 黄少城 刘神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