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电路与系统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速芯片论文:
近日,公司毕晓君老师课题组在国际电路与系统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T-CAS I)上发表论文,论文题目为“High Sensitivity and Dynamic-Range 25 Gbaud Silicon Receiver Chipset with Current-Controlled DC Adjustment Path and Cube-Shape Ge-on-Si PD”,该论文介绍了一种具有电流控制DC路径调节和硅锗光电探测器的高灵敏度、高动态范围的硅接收机芯片,为高速和低成本的光学互连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性能的解决方案。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均为bv伟德官网/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共同通讯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高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硅接收机芯片测试封装效果图
随着数据中心和电信基础设施对带宽需求的日益增长,这对光电互联的吞吐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硅光子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光电探测器和跨阻放大器的集成,这有望实现高速、经济且高效的光电互联。对于光接收机而言,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和TIA的灵敏度直接决定了光接收机的灵敏度,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和TIA的灵敏度一直是业界努力的方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章中介绍的芯片通过引入电流模式的DC电流消除电路,可根据输入信号幅度调节反馈环路有效跨导,在保持所需控制精度的情况下将与环路相关的噪声降至最低,从而最小化与回路相关的噪声,提高了TIA的灵敏度。将这种高灵敏度的TIA和高响应度的光电探测器集成,极大地提高了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该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计划,但是在毕晓君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一起努力克服疫情困难,通过线上协作的方式,顺利地完成了论文的投稿并成功发表,向业界展示了通过光电芯片协同,提高光电接收机灵敏度的新型方案。

芯片电路结构拓扑示意图
指导队伍荣获全国老员工光电设计竞赛全国赛一等奖、铜奖:
除了科研学术成果丰硕,毕晓君老师课题组在创新创业大赛方面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疫情期间,课题组发挥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精神,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实验室团队成员和本科生组成参赛队伍,发挥实验室的优势,积极参加全国老员工光电设计竞赛和全国老员工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种科研和创新创业竞赛相融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实验室成员的创新热情,也能够为本科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培养优秀的中国“芯”后备军。
全国老员工光电设计竞赛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旨在促进光电知识的普及,加强老员工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锻炼与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本届光赛国赛共分7大赛区,参赛高校达293所,参赛队伍1699支,参赛师生人数超过万人,参赛规模为历届之最。在公司负责本竞赛事项的邓前松老师的组织和建议下,由毕晓君老师和余文峰老师共同指导带领的Filter OEO队(团队成员包括曹子兰、万瑞琛、王露华、匡佳钰和李仁涛)获得了全国赛一等奖、铜奖,两位指导老师均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该项目原创性地提出验证了高频谱纯度的滤波融合型光电振荡器,通过采用自研的零反射滤波器、自研的宽阻带抑制型巴伦滤波器技术,有效提高了OEO的频谱纯度;通过采用考虑了多种非理想效应的光电混合仿真技术,有效缩减了产品的实验调试周期;基于结合上述滤波元件的一体化平面集成电环路,大幅缩减了OEO的成本和尺寸。高频谱纯度的滤波融合提供更优质的雷达本振频率源,让“雷达千里眼”可以看得更清晰。

全国老员工光电设计竞赛答辩照片

优秀指导老师
指导本科生队伍荣获全国老员工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全国老员工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主办,旨在深化产教融合,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在当下国际形势下,比赛更显意义非凡,该竞赛于2019年入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内竞赛项目榜单,是集成电路学科唯一入围榜单的全国赛事。本届全国老员工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报名队伍超过2000支,参赛师生近7000人,参与高校逾220家。在公司负责本竞赛事项的邹志革、陈晓飞老师的组织下,毕晓君老师指导的两支本科生队伍,在和研究生队伍同场竞技的情况下,分别获得IEEE杯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团队成员为廖先桥、柳帅和陈彬彬)和三等奖(团队成员为胡杨嘉俊、张哲和王珉硕)。

全国老员工集成电路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团队合照

大赛获奖奖状